盛夏时节,群山碧绿,满目滴翠,诗绪翻飞。去年五月下旬,参加由云南省文联组织的“云南文艺家赴台考察团”到台湾考察学习,在与台湾的文艺家座谈时,得知居住在台中清境农场的彝族、白族、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每年也过火把节的消息,我这个年年都过火把节的老彝哥兴奋不已:太好了,台湾也过火把节!
火把节是中国大陆彝族一年一度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说到火把节,总要联想到火把节的由来:传说一:慈善夫人殉节的传说。这一传说源于南诏王火烧松明楼的故事,见诸《南诏野史》等史籍。大意为: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其它五诏,在征得唐朝中央政府同意后,以祭会祭祀为名,通知五诏于六月二十四日到松明楼聚会。邓赕诏之妻慈善夫人感到此举有诈,劝丈夫不要前往,但诏主迫于皮罗阁的势力不得不行,慈善料到丈夫此行必凶多吉少,便以铁镯套在丈夫臂上送行。六诏会集祭祀完毕后,皮罗阁设宴于松明楼,至暮,皮罗阁佯醉下楼;伏兵即举火烧楼,各诏除越西诏因路远未至外其余均被害,尸骨难辨,只有邓赕因臂上有铁镯得以认领回家厚葬。南诏慕慈善才智,欲娶为妃,慈善坚执不从,据城自守,南诏发兵攻城,慈善自尽。此后,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,人们均点火把以纪念慈善夫人,相沿成习,遂为火把节。传说二:惹底毫星烧官虫。相传很久以前,天和地是相通的,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处,经常相互往来。有一年夏天,天神思梯古慈派了一个名叫耿丁有惹的天差下凡催债。耿丁有惹来到人间后,遇到人间的英雄惹底毫星(一说火体拉巴),惹底毫星说:“你们住在天上,我们住在地上,我们互不相干,为什么我们天天给你们交租还债?今天,我们两个来比赛摔跤,如果你赢了,我们就交,你输了我们就不交。”于是两人就比赛摔跤,结果耿丁有惹被摔死。天神思梯古慈大怒,放出很多煌虫到地上,把人间的庄稼吃掉。惹底毫星带领人们砍来很多竹校和富杆,扎成火把,举火烧虫,保护了庄稼。为纪念这次胜利,以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都要举行火把节,相沿成习至今。
这两种关于火把节的来历的传说流传较广。民间关于火把节的起源的传说还有很多,总计不下十余种。这些传说,有的只在民间口头流传,有的见诸史载;都从各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彝族的斗争精神和生活向往。
台湾清境农场的彝族同胞鲁文印先生,是近些年“清境火把节”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,操着一口云南腔的他也认同以上火把节的来历,他说:清境火把节源自于大陆彝族、白族、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,尤其以彝族为主,民国五十年(公元1961年),随着滇缅边区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流传到台湾的“清境火把节”,则以“薪火相传”为主要意蕴,除了由居民高举火把、照天祈年、除岁求吉,象征部落团结齐心之外,同时希望延续异域孤军艰苦奋斗的精神,并将仁爱乡原住民、合欢山新移民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融合,共同在雾上桃源中,传承中华民族文化,打造台湾新故乡的新文化。因为农历六月下旬正是农忙时节,“清境火把节”便定在每年的十月下旬。2013年的10月17日至27日,来自台中、桃园、南投等市县的200多名彝族等少数民族相聚在清境,欢度火把节。火把节时间已过去快一年,可鲁文印先生讲起过节时的动人场景来,仿佛发生在昨天,讲到高兴处,他神采飞扬,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,大声说:各位云南老乡,刚才你们在农场文化活动室的展板上,已经看到清境火把节的景象了,火把节的确火红、热烈、壮观。
从他对火把节绘声绘色的讲述中、从他充满向往的眼神里,我似乎看到他们身着彝族等少数民族节日盛装,笑逐颜开参加清境社区篝火联谊会、参加清境农庄民歌之夜和清境火把节晚会时狂欢的情景,一股诗情在心中涌动:“这是一个普通的节日/普通的火把普通的人群/普通的弦子普通的舞蹈/普通的歌谣普通的声音/于庭院 于街头 于草坪/歌声阵阵 弦子铮铮/把盛装展示 把歌舞展示/把欣喜展示 把幸福展示/把愿望展示 把梦想展示/铮铮的弦子 钩走了月儿的魂/悠扬的歌声/撩拨得画眉鸟的喉咙直痒痒……红红的火把一点点/红红的火把一片片/红红的火把燃成圆圆的圈/红红的火把点燃清境的夜/红红的火把燃红十月的天/火红的火把火红的天/火红的日子万万年……”
台湾的五月,群山碧绿,满目滴翠,诗绪翻飞,台湾的火把节:薪火相传,传承中华民族文化!(周祖平)
上一篇
硕士和研究生有区别吗?
下一篇
晕车怎么办最有效方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