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著作,由明朝张旭撰写,于1590年出版,共分七卷。本书记录了包括中草药、鱼、肉、蛋、果实在内的各种动植物的成份、味道、功用、注意事项等等,对中国医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,并被认为是中国人类学最完整、历史最长久的经典著作之一。
《本草纲目》的撰写始于明代正德朝(1436-1449年),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明史书斋聘请了一批文学家、医学家共同编纂,张旭是其中的编修总负责人,他结合本国传统药学知识,借鉴外来药物学知识,罗列了近5000种中外药物的成份、性味、功用、注意事项等等,并建议实行标准化药品名称,使药物更易于记忆、使用和理解,使中国传统药学有了进一步更新、发展和研究的机会。
1590年,《本草纲目》正式出版,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对药物及其用法最完整、历史最长久的经典著作之一。它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,为中国医学以及中草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,被誉为“医学宝库”。随后,《本草纲目》也被译为多种外文,并传播到世界各地,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