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教育 > 正文

上善若水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?

上善若水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?-第1张图片

上善若水止于至善意思是善举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格,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。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,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,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、冲突,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。不断探索,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都需要不断探索才能发现真理,达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。

《道德经》,春秋时期老子(李耳)的哲学作品,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。道德经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道经》,不分章,后改为《道经》37章在前,第38章之后为《德经》,并分为81章。

春秋时期·老子《道德经》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,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。不与世人一般见识、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,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。

《道德经》文本以哲学意义之“道德”为纲宗,论述修身、治国、用兵、养生之道,而多以政治为旨归,乃所谓“内圣外王”之学,文意深奥,包涵广博,被誉为万经之王。